墨家修身|置本不安者,无务丰末;本不固者末必几|“科圣”“管圣”“侠圣”修身经典智慧要诀《墨子·修身》

作者: 墨子
发布于: 2024-11-19 00:00
分类: 高手思维

墨子,名翟,中国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科学家、军事家、武术家、社会活动家,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。

墨子是平民出身,年幼时曾学过木工,曾经制作一只木鸟,能在天上飞一天(超长续航无人机),他的发明创造、工程技术能力让被尊为“百工圣祖”的鲁班也望尘莫及,传说他不足三十岁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学府,平民百姓均可在此学府学习建筑、水利、兵法、文学等等诸般学问。

墨子提出了“兼爱”“非攻”“尚贤”“尚同”“天志”“明鬼”“非乐”“非命”“节用”“节葬”等主张,以兼爱为核心,以节用、尚贤为支点,创立了以几何学、物理学、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。

墨家在科技方面的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,在《墨经》中不仅提到了力学理念,还涉及到了相对论的基本理论。这些事物都是在2000多年以后,才被西方科学家系统性地提出。

墨子广收门徒,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,曾与公输班论战,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。《荀子·成相》记载“礼乐灭息,圣人隐伏,墨术行”,可见其当时的声势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载“盖墨翟宋之大夫,善守御,为节用"。伟人毛泽东评价墨子是“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”“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”。

墨家以“兴万民之利”“除天下之害”为原则,宗旨鲜明、组织严密、令行禁止、使命必达,墨家当时的实力甚至超过有些国家,可见墨子的组织领导力极强,如果以现代的术语去理解,也是妥妥的领导力大师、管理学大师、“管圣”。小编认为墨子还是我们中华武术人心目中的“侠祖”“侠圣”。

《墨子》是一部涵盖学科广泛、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古典著作,涉及哲学、逻辑学、军事学、工程学、力学、几何学、光学等。原书根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应有71篇,而当前通行本《墨子》只剩53篇,佚失了18篇,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。

《修身》是《墨子》的第二篇,计约473个字,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问题,认为修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、为人治国的根本,这个“根本”不牢靠,就不能成就功业。

 

《墨子·修身》
君子战虽有陈,而为本焉;
丧虽有礼,而为本焉;
士虽有学,而为本焉。
是故置本不安者,无务丰末
近者不亲,无务来远;
亲戚不附,无务外交;
事无终始,无务多业;
举物而暗,无务博闻。
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,必察迩来远。
[编按:固柢则生长,澄源则流清。如果树根尚未长安稳,不可急于让细枝末叶茂盛。有舍才有得,树农移树时要将旁枝和树叶砍掉以保树活。而如今的很多家长,严重违背自然之理,在孩子已经明显亚健康甚至生病时,还在催孩子做作业、考出好成绩。]

 

君子察迩,而迩修者也。

见不修行,见毁,而反之身者也,此以怨省而行修矣。

谮慝之言,无入之耳;

批扞之声,无出之口;

杀伤人之孩,无存之心,虽有诋讦之民,无所依矣。

故君子力事日强,愿欲日逾,设壮日盛。

君子之道也:贫则见廉,富则见义,生则见爱,死则见哀;四行者不可虚假,反之身者也。

藏于心者,无以竭爱;

动于身者,无以竭恭;

出于口者,无以竭驯。

畅之四支,接之肌肤,华发隳颠,而犹弗舍者,其唯圣人乎!

志不强者智不达

言不信者行不果

据财不能以分人者,不足与友;

守道不笃、遍物不博、辩是非不察者,不足与游。

本不固者末必几;

雄而不修者,其后必惰;

原浊者流不清;
行不信者名必耗。
名不徒生,而誉不自长。
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,反之身者也。
务言而缓行,虽辩必不听。
多力而伐功,虽劳必不图。
慧者心辩而不繁说,多力而不伐功,此以名誉扬天下。
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,无务为文而务为察。
故彼智无察,在身而情,反其路者也。
善无主于心者不留,
行莫辩于身者不立。
名不可简而成也,誉不可巧而立也,君子以身戴行者也。
利寻焉,忘名忽焉,可以为士於天下者,未尝有也。
[以上图片、字帖来源:互联网]
分享